close
虛擬入學是一部輕鬆小品校園喜劇,裡面充斥著一些對於教育體制的思考與嘲弄。雖然情節是有些誇張,不過電影不就是如此?

電影的標題就是一個重要的概念,「Accepted」,明確指出接受與排斥,甚至可以說類似一種物以類聚的概念,正如同好的學校,可自稱自己吸收各族群精英,那麼這些被主流文化所棄之的族群,是否也有一席之地?

學校名稱縮寫是「S H I T」,這個巧合,正如同整齣戲對於教育的嘲弄,教育並不如外界思考來的崇高,簡而說之,就是買家與賣家的關係,販售的是教育的商品,如劇中角色說的,難道你期待的是文藝復興般的對談嗎?沒錯,文藝復興的萌興,某種程度來說就是一種人文的追求,彼此的論述與爭辯,借以更靠近真理,又或者懷疑真理是否存在。因此教育在於此劇裡,這種商品化的概念,其實最終不過就是屎一般,如果它本身存在價值已經不在。

喜歡看校園喜劇,不難發現兄弟會、明星人物與啦啦隊等角色,可以說是校園喜劇裡重要場景與角色。而這齣戲裡的主體,在於那些被視為freak的角色,又或是被放逐角色,聚在一起,展現出他們的特質以及對於教育概念的詮釋。

教育不在於教方的強勢語言,而須從受教方的需求面來,因為戲裡的立論在於,現今教育不僅是商品化,也樂於商品化,甚至企圖商品化學子,因為在美國的概念裡,資本主義本身就是充斥於四周。因此,戲裡也對於資本主義中的消費概念,小小譏諷了一下,如果你還記得一個小孩鬼叫說「我就是要氣墊鞋」,而酗酒的教授則咆嘯說你這需求,需要4.5個孟加拉小孩來縫補而成。明顯地又呼應了對於商品本質與剝削的概念。

因此,可以發現的是為了進入大學,學子必須給付高額入學金,但同時又被權威所侷限,你無法依你本性來選擇唸什麼,在不知不覺中被塑型為同一類型的人,如此說來唸書還真像是「人類特質消滅計畫」。

同時,我也喜歡劇裡那些南哈盟學生對於逆境的解讀,例如被反鎖在外面,視之為是一個test,因為那男孩想學如何用唸力移動東西;而一名喜愛搖滾的人,在party看到火災噴水器灑了水下來,大叫說濕身party開始了,這些或許都不算是困境,而是一個事件,但這些人卻有更為跳躍性的思考,而這些卻是教育體制下所意欲抹殺的。

這部戲非常推薦給大家,劇裡沒有太沉重的對白,但每一句話去反芻,都有其美妙之處,結尾也有驚喜之處。

最後,獻上劇中的一句台詞「在大學好好享受這四年,因為這四年之後,你人生就毀了。」

ps台詞不是記得很清楚,大概打出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razy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