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本書前,一定要先閱讀過金瓶梅嗎?我想也許不太需要。因為我在閱讀前,我對金瓶梅的記憶,幾乎全來自於電影,例如: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原著是李碧華所寫,電影是由王祖賢、單立文主演。)、金瓶梅系列港片(對啦,就是那種電影台在寒暑假或是夜間都會播放,但是因為有線電視台,有種東西叫做剪片以及馬賽克,所以我覺得金瓶梅幾乎是劇情片不是動作片來著。)
所以,基本上我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的基礎記憶就是,金瓶梅是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三個女性為主軸,當然男主角是西門慶,很快領便當的是武大郎,最後武松殺了潘金蓮,然後散場。
以前,曾聽過寫金瓶梅的書寫目的是為了殺害政敵,因為那個人喜好看小書,每次翻閱一頁,都會用手指去沾點口水來翻頁,因此寫書的人,就將毒藥研磨成粉,一一灑在頁末,隨著那個人看得血脈噴張,毒性也就隨手指一一入口。最後,書看完,人也一命嗚呼。不過,我想這個倒是不可信,大家姑妄聽之。
由於本書在剖析時,都會適時放上原文,並針對原文來解釋,以較為口語化的方式來一一解讀,因此在閱讀時,就算不曾閱讀金瓶梅的原本,也都還好,因此,我倒認為這本書有點像是金瓶梅攻略本。
書中有分成幾個主軸一一來解讀,並在篇章前寫下該章所欲探討的脈絡,以時間作為主軸,因此就算金瓶梅整篇被分成幾個主軸來探討,讀者也不會感到混亂。
如果說金瓶梅只是一本羶色腥的小書,的確是低估了此書,因為在沒有神的所在,我們透過侯文詠的解析下,我們發現了西門慶的淫糜,先後納了不少妻妾,其實有時是類似一種利益交換所建立的權力結構。
當然,金瓶梅除了西門府外的權力結構之外,最重要的仍是西門宅內的權力鬥爭,侯文詠甚至用了賽局理論來討論書中角色的選擇的確是其來有自,也提到其實西門慶與相好的女子,有時也是一種剝削概念,這倒是顛覆了昔日我們對於金瓶梅的認識,總認為漫畫界有個島耕作,在文學裡也有個金瓶梅,裡面都充滿了搞跟作…
另外,侯文詠也不忘運用自己所學,針對一些病症來進行解讀,我認為這點倒是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書中這些脈絡角色心理的運作。
當然,閱讀完本書後,有種很沉重的疲憊感,彷彿在短短的時間,就看遍了人世的悲歡離合與情慾翻轉,書中人物有人為情所擾,有人為了權,有人則是為了慾,當世俗價值只能赤裸裸被呈現,那麼的確,在金瓶梅的世界裡,沒有神的所在,一切都來自於慾望的呈現。
自古以來,潘金蓮被視為是淫娃蕩婦的代名詞,西門慶淫人妻妾,其妻妾也被人所淫,最終逃不過非善終的結局,頗有一種惡有惡報的宿命論,但是透過侯文詠提出的醫學觀點,我們會發現這樣的結局其實有另種解讀,在此就不點破。
人們也說過歷史由史官來書寫,始終是成王敗寇,金瓶梅應是男性來書寫,因此潘金蓮也無法善終,不過透過金瓶梅的架構來看,其實潘金蓮的人生,始終不是由自身來操控,她只能在權力掌握者所給予的賽場裡進行角力,她唯一的武器是她美貌與一雙小巧的纏足小腳。最後,潘金蓮被武松所殺,其實也是一種禮教殺人。
先前聽人分享過一部電影,潘金蓮被武松殺之前,對武松說了句「有種打老虎,卻沒種搞女人」,我認為是相當傳神的,就如侯文詠所說的,武松是個英雄,潘金蓮以為這個男性可以拯救她,讓她不要再身世飄零,但這個男子終究是在道德倫理的教條下,棄她不顧。因此,在金瓶梅中,武松的著墨不多,簡單來說他在水滸傳是英雄,在金瓶梅,他看似正義的化身,比起金瓶梅書中角色真實且赤裸展現性情,武松顯然是無趣許多。
如果對於金瓶梅還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其中當然也有西門慶專業戶-單立文,其中王祖賢將潘金蓮的媚而不蕩呈現的相當精采,另外單立文善於飾演西門慶,大家都耳熟能詳,不過他本身卻是個喜歡彈低音吉他手的能手,而他在潘金蓮之前世今生飾演西門慶一角還獲得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的提名,也讓人對於他能把西門慶那種淫中帶點邪與狂印象深刻,雖然電影是立基於小說,但是仍探討了潘金蓮、西門慶、武松、武大四人間的糾葛,去除了其他不必要的旁枝,讓我們可以進一步深究潘金蓮的情與欲,以及前世是否仍造就此世的悲劇。
最後,我想我有機會應該會閱讀看看金瓶梅文本吧,畢竟侯文詠的導讀提供了一個路徑,但是文本的解讀,本來就是因人而異,如何詮釋文本,其實就是閱讀上最大的樂趣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