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人生走到看似盡頭,學習是否是一個選項?我們該就此庸碌等待死神來臨幸,還是為過去未可得的夢想奮進。< 人生80才開始 >講述一個年近84歲的男子-馬魯格,在2002年肯亞推行免費教育的同時,揹起了書包上學去的故事。
電影交雜著回憶與當下,觀眾在現在與過往的交錯間,發現馬魯格求學的主因來自於一封信,那封信隨著多年的收藏,早已有著歲月的痕跡,但每當鏡頭拉近,字跡總是模糊,這是以馬魯格的視野,來呈現這封信。對於無法識字的馬魯格來說,上面的字跡,不具有任何意義,因為他不識字。
< 人生80才開始 >這部電影,不如預期來得輕鬆,馬魯格遲遲未能讀懂的信函,並非來自愛人所撰寫,如何解讀這封信,則是這部電影的最關鍵之處。而馬魯格的過去,又與肯亞獨立的血汗歷史,脫離不了關係,電影透過闡述馬魯格,來講述一個關於非洲國家獨立前與殖民母國的衝突與對立。那些殖民母國以宣揚民主與自由立基,卻以剝削高壓的手法來統治殖民國。於是這部電影,就在這些沉重的議題中開展了。
當馬魯格獲得受教權後,他以一個高齡84歲的老學生,身處在一個多是孫子輩的國小校園裡,馬魯格的受教,等同於剝奪於其他學童的受教權,在這貧瘠的學區中,所有的求學資源僧多粥少,多一人,就如同即將飽和的分母中,再添一筆。那塊求學大餅,切到每人盤中,薄如蟬翼。馬魯格的入學,最初是外界砲轟的眾矢之的,當媒體大肆報導下,又成為執政者的宣傳利器。忽然間,周遭窺視的人們,如同豺狼般,亟欲分一杯羹,分利不成,女老師因此被黑函攻擊,被迫到外地任職。
馬魯格在過去為自由而入獄,如今生命走到了盡頭,又須再為受教權一事奔走,當他與主席對話的同時,他將昔日傷痕一一展現,不禁讓人思考,當國家因這些無名英雄走向民主、獨立之際後,這些人隨之被棄之如敝屣,被遺忘在時間的洪流裡,而馬魯格永遠在為自己與國家而發聲奔走。
但不得不說電影中亦有溫馨之處,如馬魯格與孩童的相處,那些孩童的童稚之語,讓我們在沉重的民族歷史裡,還能看見那麼一點希望與溫暖。最後,或許你要問馬魯格看懂了那封信了嗎?答案是沒有,他請老師為他唸出那封信,在老師一字一句唸出馬魯格昔日為自由,而在不同監獄裡度過的他壯年生活,為了自由,妻女慘死在他面前,最終政府只能一封書簡,告知:我們感謝你,為了國家所付出的重大貢獻。
那麼最終,為什麼馬魯格會選擇放棄閱讀那封信,而改由他人所唸出。或許我們可以解讀,最終馬魯格相信了這名女老師,相較於過去,他沒有背叛宣示之語,卻被茅茅的同伴,穿著類似3K黨的衣物指認他。時至今日,馬魯格看到女老師為他所犧牲的那一切,於是他願意再度相信一個人。
而鏡頭最後拍了那封信被放在桌上,馬魯格說他再度學習,是希望當一個獸醫,暗示著馬魯格放下了過去的黑暗歷史,選擇在生命的最後,為自己而活,為一個夢想而活。於是, <人生80才開始 >,當放下那剎那,馬魯格才真正重生。
留言列表